来源:全拓数据
8月24日,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一意孤行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。受此影响,韩国盐价大涨,民众“举国囤盐”。而在我们国内,也有不少地区出现抢购食用盐现象,一些地区刮起“抢盐潮”。在几个生鲜电商平台,一些低钠盐、无碘盐都已显示“缺货”“补货中”。
在线下一些商超,购买食盐的市民也明显增多。不少购盐市民表示,不清楚食用盐保质期只有3年,只是看到其他人买了,也“跟风“囤一些。但是“抢盐囤盐”归根结底还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,这种非理性行为的产生一方面与公众心理机制息息相关,另一方面因为“核污水排放”、“食盐”等话题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,能大范围迅速引起公众的注意。
食盐,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。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,特别是旅游、餐饮业及食品加工、畜牧、饲料等产业的发展对食盐需求总量将有所增加。盐能够维持人体渗透压及酸碱平衡,影响人体内水的动向,还可以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,维持身体健康。
我国是全球原盐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国家。近年来,我国盐业供给能力及水平发展稳定,但是从产能利用情况来看,我国制盐业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存在。据全拓数据统计,我国原盐中大约有1000万吨用于制备食盐,近年来我国食盐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。2020年我国食盐产量为1203.4万吨,较上年同比下降0.8%;2021年我国食盐产量为1227.3万吨,较上年同比增长2%;2022年我国食盐产量约为1241万吨;预计2023年产量达1290万吨。
据全拓数据调查,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%、海盐10%、湖盐3%,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。从地域分布来看,我国湖盐产能分布从山西省往西直至新疆、西藏一带,世界第二的罗布泊盐湖和第三的青海盐湖,都是典型的湖盐代表。海盐则主要集中在辽宁往南直至江苏一带的沿海地区。四大产盐基地长芦盐区、辽东湾盐区、莱州湾盐区、淮盐产区便集中于此。井矿盐则主要分布在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几个中部地区的省份以及西南地区的四川、云南等省份。
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,目前中国制盐产能最大的企业为中盐集团,其食盐产能超过1000万吨/年,其次为苏盐井神,神拥有盐产品产能529万吨/年。整体来看,中国制盐企业竞争激烈,市场呈现“多、小、散、弱”格局,行业集中度不高,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不多。
全拓数据认为,目前我国食盐储备充足,且以井矿盐为主,受核污染影响较小,抢盐囤盐都是一些非理性的行为。未来我国制盐行业需要保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,防止产能过剩,同时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,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。